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04 23:44:18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渲、勒”等4个生字,正确认读“渲染、勾勒”等词语,指导写“貌”。

2、默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句,运用“品读、联想”的方式,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初步领悟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运用“品读、联想”的方式,体会草原的风光美。

难点:初步领悟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词语说美景:同学们,这里有一组词语,出声的读读:

蓝蓝的天空

清清的湖水

奔驰的骏马

洁白的羊群

……

2、读了这些词语,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草原老舍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样独特的草原促使大作家老舍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呢,孩子们,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 ……此处隐藏7469个字……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B、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1.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你领略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吗?你体会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了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教学后记

扎扎实实读书,让学生从语言环境中领悟重点难点,在语言环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产生意境,从而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草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