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1 15:57:02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11篇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11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方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1

《认识方程》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没有采用教材上的材料:而是通过猜想笑笑买学习用品的情境。学生通过猜想,可以列出各种各样的式子,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这样设计也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猜想得出了30+10×2=50、30+10=40、х+10×2=50、30+х=50、10+х﹤50、30×2=60、10+30+2х﹥50、2×30+2х﹥50等8个式子,接着教师提出能否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8个式子进行整理和分类。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随后再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在班级里汇报,选择一种有未知数的、没有未知数的这一类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把х+10×2=50、30+х=50、10+х﹤50、10+30+ ……此处隐藏8487个字……一说,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有机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练习设计上不仅安排了归纳性的练习,也安排了对比的练习及综合性的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有意义延伸和拓展,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注重提供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尝试,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留给我三点困惑:

第一,概念引入时,教材中设计了三个问题情境,运用天平平衡寻找等量关系,利用盘秤来寻找等量关系,利用一壶水倒成两热水瓶多200毫升,找出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没有出现不等式。而我在教学中,出现了等式。因为我觉得不等式是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其次不等式的引入能从另一个角度来体会等式的含义。可是不等式,是否会干扰等式的理解,占用学习等式的时间等等,对于不等式,有没有必要引入,该引入多少,这是我第一个拿捏不准的。

第二,北师大的教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等量关系的态度很隐晦,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只言传不意会。而方程的教学核心就是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某种意义上,从这节课,就得把关系堂堂正正地说出来,而且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何实现有隐晦到明白的这个转变,如何把以前欠下的从这节课开始慢慢补上?

第三,对于习惯于算术思维的学生,太喜欢写175—21=X这样的方程了,究其原因,是受了算术思维的干扰,不能将一个抽象的、假设的、虚构出来的、用字母表示放进运算过程中,把一个未知的当成已知的,来建立相等关系,来进行推理,求出假设的未知数。这样的方程如何进行引导?这是我难以把握的。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