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矛与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矛与盾》教学反思1小学第十二册最后一组《古代寓言两则》的第一则文言文寓言是《矛与盾》。学生在第十一册接触过文言文,都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
《矛与盾》这则寓言,文字简洁精炼,形象生动。用人物对话作为画龙点睛之笔而蕴含寓意。根据本则寓言的语言特点和教学重点、难点,为实践“课标”的新理念,教学时,主要突出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在充分自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后注释,力求了解人物对话的意思,在理解人物对话中自己感悟寓意。
文中“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两句话是“自相矛盾”的直接的重要物证。其中“莫”、“于”、“也”三个词,课文又没有注释,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内容,再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引导学生领悟寓意,向创造性阅读过渡。通过讲寓言故事和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像,提高阅读能力。
《矛与盾》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没多大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便采用以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
阅读教 ……此处隐藏10840个字……来学生会读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读出了一点“古味”,但仔细再学生的读中缺少点什么,()那就是语气。学生朗读的语气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感悟。
其二: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学中可以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演练结合,明白事理”的教学环节,大胆地将卖矛与盾的场景搬进了课堂:“谁来卖矛和盾?” “谁来买矛和盾?”大家的情绪高涨极了。在一片笑声中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位楚人的可笑之处,从而明白自相矛盾不可取的道理。
《矛与盾》教学反思11一节课下来,总是感觉不足之处很多,比如说对《矛与盾》寓意的理解过于单一、死板而导致偏颇,强调了“实事求是”的同时似乎忽略了它的“自相矛盾”,到现在想来觉得还是在此环节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读自悟”才好。
对学生的评价不足,是我在执教这一节课中暴露出来的另一问题。可能是重视的程度不够,所以造成了课上评价的严重匮乏,比如在让学生自由选择“买与不买”“想买什么不想买什么”时有三名同学选择了买矛,一名同学选择了买盾,而大部分同学则是读懂了课文,选择了不买,在处理这一情况时我匆忙了许多,没能对这四名同学作出“你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现在你怎样想?”“知错就改,更加难得”等评价,造就了缺憾。在课下吉校长也曾和我交换过意见: “课的设计固然重要,但教师的预设和生成在课堂上更为重要,是细节成就了完美。”老师们认为呢?
备得充分、设得巧妙的同时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更贴确与美丽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