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会看病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1《学会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理解这位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再仔细想想,这篇文章,除了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爱,更重要的价值我认为应在写作指导上。这篇文章是训练学生写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很好的一个典范,不好好发掘,放过去实在可惜。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在整体感知后,让学生画出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概括母亲感情的变化。接下来指导学生朗读,在母亲作出决定阶段,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描写的特点(1、分段,一句一段;2、提示语的位置;3、提示语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写对话。在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阶段,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心理活动描写,而且从这些细致的心理活动句子的描写中,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想作为儿子,在这个过程中又是怎么想的,做一个心理活动描写的练习。学会了看病后,儿子有什么想法,对母爱有什么理解。 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妈妈对自己的爱。
设计好后,上课了 ……此处隐藏10840个字……文,有的小组学生快速默读,有的小组一人一自然段,分工合作学习,有的小组根据文中对话多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有的小组边读边想,边读边议,有的边读边作记号,方法各异。并针对问题开展了组内探究与交流。
2、品读感悟,加深情感
交流反馈环节,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位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我引导学生从语言和心理描写入手,让学生找出儿子发烧到从医院看病回来这一过程中母亲的语言和心理变化的句子反复读,并抓住重点词语:“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进行体会,在边读边悟中,引导孩子们不仅逐步认识到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而且从这些细致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略读课文不能单纯停留在文本。学生在理解了文中的内容后,我让学生继续拓展阅读毕淑敏的作品《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谈谈文中母亲是如何爱孩子的,在写法上与本文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的设计,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深地理解了母亲的爱,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这个设计既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强了学生情感教育。最后以情境的创设来练写心理活动,表达情感,做到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堂中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时间安排得不够完美,有点先松后紧。引导的过程老师讲解的过多,干涉了学生的思维,在评价学生的语言方面还不够丰富。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学会放手,学会静默,学会等待。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应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争取多向名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