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路上学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路上学观后感1“珍惜美好生活”瓦娃和那翔生活在云南怒江边的一个艰难的家庭里。那翔每天冒着风险去上学。瓦娃非常羡慕她。
有一天,城里的聂老师来给乃祥和她的朋友们上课。佤族发现后,偷偷去上课见聂。聂发现她和奈香起了疑心。聂来到她家,认出了瓦。他的母亲担心瓦的安全,想打断他的腿。奈香拦住了她。聂还送给一双雨靴和两双袜子。聪明的那翔帮她妈妈买盐。聂老师付了些钱,让把它送给瓦娃。在过河的路上,运动鞋要掉了。那翔急忙试图抓住鞋子,但是绳子没有保持平衡,那翔掉进了怒江。当这家人发现时,他们非常震惊。瓦瓦被重重地打了一下,停止了说话。聂来到瓦瓦补课。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怒江上建了一座桥,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步行去上学。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特别感人。我哭了。那翔的离开给了瓦沉重的打击,她停止了讲话。聂非常担心他,所以她来教佤族,让佤族画一幅画。聂大吃一惊。瓦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长桥。在桥上,他和他的妹妹一起步行去学校。后来,怒江上真的建了一座桥,但那翔不见了。
瓦瓦和他的妹妹那翔关系很好。步行上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他们眼里却很难。我们并不觉得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和鞋子。我们不担心食物和衣服,我们也有车接送我们去学校 ……此处隐藏7074个字……家都有。拖鞋、皮鞋、皮靴、布鞋、运动鞋……各式各样的鞋,在商店的橱窗里,五彩缤纷,光鲜诱人。我们按照各自的喜好去买;各自的尺码去买;天气的冷暖去买。
可是,在云南怒江边的那一群孩子们,却几乎没有对鞋子模样的印象,整天踏着一双白色拖鞋,就连寒冷的严冬季节,也是如此。城里来的老师们看了都不忍心:自己一个成年人都带着围巾、穿着毛衣、踏着皮靴;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怎能踏着拖鞋走路?
当第一双鞋被递到瓦娃手里,他便爱不释手,仿佛一颗钻石,价值连城。但那在我们看来,不过是摊上的小货,至于价格,更是“小菜一碟”,几秒钟的事情:拿包、付钱、拎鞋、走人。可对他们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当镜头瞄准女教师的皮靴与孩子们一双双赤裸的小脚时,我震撼了!
生活在怒江旁的他们,是多么地执著。为了学习,他们每天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河,到达河对岸破旧不堪的学校上学。而所谓的上学,只是读读唐诗,学学简单的数学而已,根本谈不上规范化。放学回家,更是要做成堆的家务,承担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负担。母亲则更是累,更是苦,无暇旁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天啊,生活是多么地讽刺!一边是深圳的我们,想要什么几乎全可以得到满足,以至于过生日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礼物,因为都有;而另一边,却是那群怒江边的孩子们,对于他们来说,就连我们日常生活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也需要拿生命来作赌注。
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那么,我们一出生便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命运:一个生活在中国经济特区——深圳的,衣食无忧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生活,我们真的是好到没法形容:天冷了,会有暖气;平时如果想去看场电影,坐在私家车里,几分钟就到了影院。
既然我们已经拥有,为何不好好珍惜呢?